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手机党你们卡了吗?

狂欢,手机端销售额不足5%

“双十一你买什么了?”,时隔近十天之后,这依然是办公室里同事间经常聊起的话题。打开新闻网页,关于双十一与的消息也都铺天盖地的占据了网页的大半个版面。在这场电商的“盛宴”里,“双十一”开始的第一分钟就吸引了万人涌入,天猫和淘宝的支付宝当天的总销售额更是达到了191亿元。不过有意思的是,手机淘宝支付宝的交易额占比并不高,仅为9.4亿元。

在今年双十一当天的抢购过程当中,平均每3个淘宝会员在访问PC淘宝的同时,就会有一个会员在使用手机,换言之,手机端淘宝访问人数与PC端访问人数的比例是1:3。与去年1:5的比例相比,今年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抢购的用户人数已经有大幅增加,其交易额较去年的1亿相比也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与PC端的增长数量及增长幅度相比,淘宝手机客户端的表现还差的太多。在这样一个智能手机普及率翻倍上涨的时代里,手机端应用的成交额不足总成交额的5%,即使淘宝很满意这个成绩,这也仍然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手机党你们卡了吗?

为什么不用手机逛淘宝?

“为什么要用手机逛淘宝?”每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用手机购物时,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反问回来。“我大部分时间身边都有电脑,逛淘宝之类的事情没必要用手机。网购和刷微博不同,毕竟前者是有一定风险的消费,我觉得电脑能更保险一些。”

与PC客户端相比较,手机客户端作为一个新兴的部分,安全性一直是其发展过程中为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在支付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消费者也都十分慎重。目前淘宝在PC端的支付方式有支付宝、网银等多种方式可供选择。相较而言,手机端淘宝商城的支付方式则较为单一,还主要是依靠支付宝的快捷支付。这对于那些平时使用其他支付习惯的用户来说,手机端在支付种类上存在一定的劣势。

淘宝PC端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用手机应用找商品的时候图片读取速度太慢了,而且还很费流量。在网络状态不好的时候,很是影响购物心情。”有网友在谈及手机购物经历时这样吐槽到。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移动网络的状况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机购物的效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与手机端自身设计的缺陷是分不开的。

许多互联网网站在将自己的产品设计成移动产品时,大都采取简单的复制方式。简言之就是将页面上的内容及功能几乎原封不动地移植到手机上。比如说,与PC端的淘宝页面相比,无论是UI设计,还是操作流程,手机端淘宝都与前者有着很高的相似度。然而这样做就存在着诸多弊端:除了不能将手机客户端的优势突显出来之外,还会将PC端淘宝页面的缺陷移植到手机端上。

而且,由于手机端与PC端的环境不同,在这个复制的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额外的问题:比如说淘宝店家不能通过登录手机客户端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页面。

支付方式单一、网络环境束缚以及内容与功能上的重复都会使得手机端产品给人一种发展不够成熟的感受,这种感受促使人们不会将手机作为网购的首选工具。

手机应用当迎合用户习惯与偏好

前些日子,CNNIC的分析师唐亮曾经针对一份关于移动商务与实体店销售的报告指出,“手机是社交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在用户决定是否购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品价格没有大差异的情况下,除了各类销售活动外,各类商家更应注重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想要做好手机端的网购应用,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品质是必须的。可是,就淘宝的现状来看,它还没能完全做到。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手机党你们卡了吗?

搜索箱包、大衣、iPad mini的消费者性别比例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手机党你们卡了吗?

购买箱包、大衣、iPad mini的消费者性别比例

在淘宝指数中搜索箱包、大衣、iPad mini等淘宝热门搜索词汇,通过对比他们的“搜索人群性别比例”和“购买人群性别比例”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与购买比例相比,女性在搜索人群中所占比例要更高一些。换言之,就是有更多的女性热衷于 “只看不买”,或者说她们在购买前需要通过搜索更多产品进行对比,这个现象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购物习惯非常相似。

对于许多女性来说逛街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与男人而言却是噩梦。男性倾向于有的放矢地去目标商店挑选产品、结账、付款、走人,而女性则更倾向于“货比三家”的将商场一层层逛遍。所以能否给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带来流畅的“逛街”体验决定着手机端淘宝对于女性用户的吸引力大小。

用手机上淘宝会出现页面、图片载入速度慢现象

但是就目前的体验来看,在手机端的淘宝应用中,无论是首页还是搜索商品时,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页面、图片载入速度慢或载入失败的情况。如果说用户对于视频缓存的耐心是2秒钟的话,那么在见识过这样缓慢的加载速度哪个用户还会再次使用?

诚然,有消息显示这一次双十一活动当中,使用手机客户端进行抢购的用户数已有700万,而且淘宝似乎很满意这个数字。但是这个数字当中有多少人是将手机作为主战场,又是有多少人将它当做PC端网页的“备胎”?这700万人中有多少人交易成功,又有多少人支付失败?这次的体验如何,这些人下次是否还会选择手机客户端?这些才是真正该去分析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