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NFC: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NFC”这个词已经被热议了三五年,业内专家和分析人士们一直说它“将在未来三五年内大有发展”,但是它至今仍处于“星星之火”的状态,总也形不成燎原之势。

很多消费者对NFC满是疑惑:NFC到底是什么?它的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劳伦·古德(Lauren Goode)日前在科技博客网站AllthingsD发表文章为消费者答疑解惑,介绍了NFC技术的常识知识和应用现状。

走近NFC: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1、NFC是什么?

NFC是“近场通讯(near-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这种通讯方式能在硬件设备与实际物体之间通过近距离接触(10厘米之内)实现数据的无线传输,需要双方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零售商店的支付终端)都配备NFC芯片和内置天线。

你或许会觉得NFC是个新名词,然而这项技术其实不算很年轻——早在2003年到2004年期间,NFC就已经有了行业标准。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NFC才开始走红,但是距离大面积普及还差得很远。

2. NFC能做啥?

比较实用的功能包括:通过“碰一碰”在手机之间交换联系信息,或是将手机上的照片分享到笔记本电脑或台式机上。

也能用于市场营销,例如:用手机碰一碰带有NFC芯片的电影海报或贴画,手机网络浏览器上就会出现影片详情。

还有一些更有趣的用法,例如:一名谷歌员工设计出一款自动啤酒贩卖机,它通过NFC芯片扫描用户的证章,从而判断是否可以向其供应啤酒。

但是,NFC目前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还是移动支付。

3. 与支持接触支付的新型信用卡相比,NFC有何优势?

首先是简便快捷——用户无需打开钱包翻找信用卡,只需掏出智能手机即可,而且智能手机往往已经被用户拿在手里了。

另一大优势,是智能手机可以同时存储积分卡、优惠券、入场券、登机牌等信息,所以用户可以在NFC智能手机上传送和接收这些帐号的数据。

但是,能实现上述功能的“手机钱包”不一定非得借助NFC。事实上,美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分化严重:一些公司大力推行NFC——例如谷歌的Google Wallet,以及美国电信运营商AT&T、Verizon和T-Mobile组建的移动支付公司;也有公司主张通过软件解决移动支付问题——例如Square、PayPal甚至苹果(iPhone的Passbook)。

4. 美国有哪些手机支持NFC?

苹果的iPhone目前还没有配备NFC,但是其他品牌有不少支持NFC的手机,例如:三星Galaxy Note和Galaxy S III、谷歌Nexus 4和Nexus S、诺基亚Lumia 820和920、索尼Xperia Ion、摩托罗拉Droid Razr M和Droid Razr Mazz HD、LGIntuition、HTC的Evo 4G LTE、黑莓Z10和Q10(以及很多旧款黑莓手机)。

5. 买了NFC手机之后,能在哪里使用?

目前尚不知到底有多少零售商能接受NFC手机支付,而NFC的推广也是个比较缓慢的过程。

Google Wallet能在CVS、Duane Reade、Old Navy、Radio Shack和梅西百货(Macy’s)的一些门店使用,而AT&T、Verizon和T-Mobile联合推出的移动钱包应用Isis理论上讲能在美国全国各地的20万个零售点使用——这个数字看上去很多,但是Isis目前仅限于盐湖城和奥斯汀这两座城市。

而且,即便你有了一部NFC智能手机并且找到了一家接受接触支付的商店,实际支付过程有时并没有那么顺畅——笔者曾经拿着NFC手机试了好几次才完成付款,而不大熟悉NFC的收银员向笔者投来了疑惑的目光。

不过总体来看,笔者依然认为NFC智能手机比刷信用卡更快捷。

6. “接触支付”这种方式是不是过于简便了?NFC到底安全吗?如果丢了NFC手机可怎么办?

对于不同的硬件和适用场合,NFC技术有多种安全保护机制。将NFC智能手机与信用卡关联之后,用户的数据其实被加密存储于硬件(SIM卡或其他硬件)中,就像被锁在一个小小的保险箱里,用户在进行支付时需要在手机上输入个人的PIN码。

如果NFC手机被盗,用户可以拨打电话或访问相关网站来冻结或废除自己的账户,就像遗失皮夹子后挂失信用卡的程序一样。

7、NFC这一次能火起来吗?

一些业内专家与分析人士认为NFC仍需“三到五年”才能成为主流——但是,他们在三五年前就这么说过了。NFC在欧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日本)备受关注,这些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已经开始合作推广这项技术。

NFC的倡导者们认为,强制要求零售商在2015年前更新支付终端设备将有助于推广NFC。此外,NFC也有望登陆更多手机——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苹果会否在下一代iPhone中配备NFC。

然而,即便所有技术上的基础设施万事俱备,消费习惯的改变也绝非易事——那么多人连信用卡都没有,指望他们“一步到位”地过渡到接触支付显然不大可能。